【摘要】目的:以江阴市大肠癌的筛查结果为依据,探讨国内大肠癌筛查模式在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问卷筛查、粪便隐血试验(F O B T)、肠镜三者相结合,选取临床近 6 万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瘤组、异型增生组、大肠癌组、良性息肉组病变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年龄性别的差异,并分析 F O B T、危险度评估及两者并联筛查的效益。结果:初筛阳性人数为 7 155 人,初筛阳性率为 11.87%。对 3 万例进行 F O B T 检查,阳性比例为 2.54%。且年龄与阳性率呈正向关系。对其中的 1 320 例进行肠镜检查,不同性别间,初筛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5 ~ 50 岁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为 18.05%,而 50 岁以上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均低于 14%。男性大肠癌阳性比例 58.40%,女性大肠癌阳性 48.55%,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大肠癌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相较于 45 ~ 50 岁的受试者,70 岁以上的受试者大肠癌检出率增加 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性别、饮酒情况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采取的问卷筛查、FOBT、肠镜三者相结合的筛查方法不仅弥补了单一 FOBT检测的不足,且筛查人群大肠癌疾病的诊疗费用低于非筛查人群,符合我国社区人群筛查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结直肠癌;临床大样本筛查;FOBT;肠镜检查;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