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高能量激光(H I L T)联合标准物理疗法(S P T)与单纯标准物理疗法(S P T)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 I S)的效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提供临床实践指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12 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 60 例 SIS 患者,随机分为 SPT 组与 HILT 组各 30 例。SPT 组给予标准物理治疗。给予患者手法治疗及运动疗法,每周 3 次;H I L T 组给予高能量激光联合标准物理治疗。除标准物理治疗外,给予患者高能量激光治疗,每周 5 次,共 4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 周,治疗 3 个月随访时评估 U C L A 肩关节功能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评分、肩关节控制指数(如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活动度)以及 N e e r 试验阳性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及 U C L 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4 周及 3 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UCLA 评分明显增高,且 HILT 组治疗 4 周时疼痛评分低于 SPT 组,治疗 4 周、3 个月时,HILT 组 UCLA 评分高于 SP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4 周及 3 个月时,两组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升高,且 H I L T 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eer 撞击试验均阳性;治疗 4 周及 3 月 HILT 组转阴例数高于 SPT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以运动疗法和手法治疗为主的标准物理疗法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高能量激光;物理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UCLA 肩关节功能量表